中美日德印五国GDP公布,释放出三个信号

近期,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发布了2023年GDP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巨变在即。其中,中国GDP为126.06万亿人民币,约合17.9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同比增长5.2%。美国GDP预估值为27.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位居全球榜首。2023年,德国实际GDP为4.4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0.3%,排名全球第三。日本实际GDP虽然同比增长1.9%,但由于日元大幅贬值,按美元计算的日本名义GDP约合4.2106万亿美元,下滑至全球第四位,被经济同样疲弱的德国反超。印度2023年GDP预计将达到3.7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同比增速高达7.3%,高于此前印度央行7%的预测。从2023年中美日德印五国GDP对比可以看出,一方面,全球经济第一阵营与第二阵营的差距愈加明显,与欧洲和日本相比,中美两国的领先优势在不断扩大。印度虽然GDP增速领先,但由于GDP的基数较低,与中美两国相比,经济总量的差距仍然巨大。在另一方面,除了美国以外,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未来经济增长乏力,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将会持续下降。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地位将会大幅提升。短期内,全球经济第一阵营与第二阵营的差距将会持续拉大据OECD等机构的预计,未来几年,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实际GDP增速将明显低于中印两国,2024年,印度、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6.1%、4.7%、1.5%和1.0%。而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实际GDP增速均低于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4%。虽然美国GDP增速将会出现明显下降,但由于其巨大的经济体量,短期内,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领先地位仍然将会非常巩固。印度虽然GDP增速明显领先,GDP总量可望在未来五年超过日本和德国,位居全球第三。但由于印度目前GDP基数较小,未来几年,其经济总量与中国的差距仍然将会继续拉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到2028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较印度的经济规模高出17.5万亿美元,这一差距相当于欧盟目前的经济规模。而在2022年,两者之间的经济规模差距约为15万亿美元。因此,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第一阵营与第二阵营的差距将会持续拉大,与欧洲、日本相比,中美两国的领先优势将会扩大。从中长期来看,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将会持续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将会大幅提升IMF预测,未来五年(2023~2028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将会是中国,占比为22.6%,印度占比为12.9%,排名第二,而美国仅名列第三, 占比为11.3%。而海外投行高盛则认为,到2075年,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埃及的GDP均将会进入全球前10,分别名列第一、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超过传统的经济领导者如日本,德国和英国,而美国届时则会下降至第三名。同时,金砖国家当中的印度和巴西则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八。科技创新能力将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由于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不足,欧洲和日本经济与美国的差距在迅速扩大,2008年时,欧盟的GDP与美国相当,而到2023年,欧盟GDP只相当于美国的65%。而日本由于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全球领先的产业和企业数量在不断减少,导致了日本经济的持续疲弱,日本用尽办法,始终未能走出失落的30年。在此过程当中,日本经济长期徘徊不前,近10年以来,由于日元的大幅贬值,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出现大幅下跌,由2012年的6.27万亿美元下降至2023年的4.21万亿美元。在科技创新方面明显,印度与中国和美国相比,差距甚大,这将成为印度赶超中美两国最大的阻碍。中国研发投入是印度的16倍,印度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航空航天、互联网和半导体等新兴技术远不如中国。近2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分不开的。2022年,中国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1%,达到了30782.9亿元,约折合418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7132亿美元,超过了欧盟27国之和,排名世界第二。此外,企业的研发费用当中,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占据相当高的比重。而由于中国具有工程师红利、加上在目前的汇率下,人民币购买力更强等因素。中国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明显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因此,如果将相关因素考虑在内,中国企业研发费用与美国的差距将会大幅收窄。中国与美国在科研领域的差距在快速缩小,在不少关键科技指标或科技领域,中国目前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目前,中国高科技产品和电子产品出口在全球占据绝对的优势,中国全球500强企业数量全球第一,全球领先的产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大幅高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之一,确保中国相对欧洲、日本和印度的领先优势。文章来源:“高天SEK”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