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有遇到过这类情况,收到银行(或第三方推广)的信息,邀请你*****或者贷款,而且根据你的个人情况,预计可以下卡/下额度数万元到十数万元,当你登录手机银行卡的贷款/信用卡界上,预计的额度确实也不低,但等你最终去申请时,实际的下卡额度却往往低于短信或是手机APP中反映的额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预审批与实际审批实际情况有出入所导致的。
预审批
什么是预审批制度呢?预审批简单来说就是银行的系统根据你在银行的历史流水情况,平时用卡情况,预留的个人信息情况,综合自动判断给你的一个预授信额度。
对于银行而言,很多储蓄用户都是贷款潜在的客户,比如不少在银行代发工资的大企业职工,个人工作情况、流水情况均表现良好,但这些用户在该代发银行却没有任何的信用卡或贷款品种,所带来的效益相对较低,所以银行就会通过短信或者在手机银行APP上显示预授信额度,来营销拓展这部分客户*****或者申请信用贷款。
实际审批
理论上而言,预审批的额度既然是系统综合判断的,那么下卡的额度应该相差不大才对,但现实却往往有较大出入,主要的原因在于个人征信报告及人工审核。
目前银行的预审批主要是根据流水给出的额度,但是并没有查询个人的征信报告(如果未获得用户的授权,银行是无权查询用户的个人征信报告的)。当客户申请信用卡/贷款时,必须要签署授权书,银行通过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如发现用户有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较大规模的负债或者目前信用卡数量众多,那么就会调低预审批额度。
此外,预审批是为了拓展用户,因此它是一个批量粗略的判断额度(因为不涉及到信贷风险);而当用户真正申请时,就必须要在通过人工审核这一步(因为实际下额度后,用户启用会涉及到信贷风险,所以必须慎重)。人工审批除了考虑你的流水之外,还要判断你流水的真实性以及无效的流水;此外,预审批阶段系统不会查询你的负面信息等等(比如有无被执行信息、逃废债信息、偷漏税信息等等),到人工审核时这些都会判断。
简单来说,当你真正申请信用卡/贷款之后,银行就会对你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审核了,而不是像预审批时一样,只是粗略的判断;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最终实际下卡的额度或者下贷的额度就会出现与预审批的额度不符的现象,当然并非说每个人的额度都是低于与审批额度的,现实中也有实际下卡额度比预审批额度还高的情况。
总结
在没有取得最终的审批通知书前,任何承诺的额度都是“虚”的,当然信用额度是可以慢慢提高的,即使下卡的额度低于预审批的额度,只用你后续用卡/用贷情况良好,随着时间的累积,你最终的可用的额度是有可能提升到与预审批额度一样的。